wm视讯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,纸质的挂历、台历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。但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,往后的大半个世纪,年历却有着最精美绝伦的模样,这源自于当时它在广告媒介中起到的作用。
84岁的肖爷爷年轻时住在朝天门。据他回忆,上世纪四五十年代,月份牌兴起。“起初,月份牌上印的大多是国外的战争场面,要不就是风景。wm视讯”肖爷爷告诉记者,刚开始,重庆人并不“待见”这些年历,直到后来月份牌上开始出现美女。
1906年8月9日,重庆的《广益丛报》上,出现了重庆的第一例广告。《老广告》中,记录了当天该报刊登的广告,包括:滇南回天宫天宫牌戒烟丸、英国永明人寿保险、广益书局新书、重庆鹿蒿玻璃厂。
年轻时,金佩芬有工作,要带孩子,最大的消遣就是看报纸。“那个年代不太平,总想看看报纸,晓得最近发生了什么。”除了新闻,报纸上的广告金佩芬也不会视而不见。她说,当年的广告跟今天不同,没有“高大上”的房子、车子,都是跟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,香烟、药品、保险出现最频繁。“直到现在为止,我都习惯从报纸上了解商品信息。”
1938年,重庆兴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献金活动,为抗战提供了及时支援。这次活动,之所以有极高的参与度,缘于电台的广而告知。
金佩芬称,当时,男人们会挤出家里的钱,女人则都拿出自己的金银首饰来捐献,大家在激昂的号召下,踊跃参与抗战的后方支援。
据悉,当年号召献金的电台有两家,被称之为“重庆之蛙”。《老广告》中记载:国民政府迁至重庆后,1938年,中央广播电台也迁往重庆,又成立了国际广播电台。这两家电台,把抗战时期的情况通报给全世界,这让日本人感到害怕。艰难的岁月里,政府利用广播号召人民献金,一时间,市民涌向献金台,纷纷捐资。为了更好服务抗战,中央广播电台广告部“中国电声广告社”承办了很多广告。抗战时期,重庆的广播电台广告有了较大的发展。
1910年,重庆“烛川电灯公司”成立,街道有了照明。夜间,街市商铺招牌明亮。
1938年,民生路办事处墙上,出现了重庆最早的霓虹灯广告之一。“鲜牛奶”三个字,安装了红花浅色霓虹灯,鲜艳明亮、十分夺目,这是重庆牛奶场的霓虹广告。(以上资料,由记者整理自《老广告》)
“人丹是个好东西,人只要有点不舒服,一片人丹分一点,含在嘴里,很快就好了。”说起当年的人丹,金佩芬至今还记得它的好。但在她的视觉记忆中,更加抹之不去的是那块印着“人丹”二字、立在朝天门的巨型广告。
76岁的郭爷爷,当年住在朝天门一带,对“人丹”他更是记忆犹新。“那时候,路牌广告已经多了起来,但随处都能见到的,恐怕就是‘人丹’。”
除了人丹外,冠生园的糖果、点心,也沿袭了几代人的记忆。郭爷爷回忆说,当时冠生园的路牌广告,也频繁出现在户外、车站,数量繁多。wm视讯《老广告》中还提到,抗战前,冠生园为了推销新产品陈皮梅,曾经制作了一块面向水路、视野宽广、高达30米的巨型路牌广告,这在当时十分罕见。而在“陪都”时期,路牌广告已经随处可见,几乎成为许多广告代理商的主要收入来源。
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系广告学教师商超余说,广告出现的最原始状态,其实是无处不见的吆喝声。随着重庆“陪都”特殊身份的出现,码头文化更加显而易见,大量的商业流通,使得重庆成为了贸易大都市,广告业也随之发展起来。
商超余认为,广告的出现及覆盖,不仅美化了市容,加速了重庆的现代化进程,还给市民带来了更多便利。那个年代,重庆的信息传播不发达,市民了解外界的渠道很少,但广告的出现,让重庆人开阔了眼界,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。老广告见证了时代变迁,蕴藏了上个世纪重庆的社会面貌和重庆人的生活方式,今天发达的广告业,离不开老广告的沉淀。
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,在互联网上使用、发布、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。wm视讯未经本网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华龙网”或“来源:华龙网-重庆XX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wm视讯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②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华龙网”的作品,系由本网自行采编,版权属华龙网。未经本网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wm视讯并注明“来源:华龙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、名称、水印的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。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,联系邮箱:。
附: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: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