鸿博体育新闻事业家。1912年接办《申报》,在企业化经营方面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,但在政治上保守。史量才构想报业托拉斯在当局压迫下破败,史量才邀请黄炎培、陶行知、戈公振等人参加《申报》,共商革新。1931年发表《本报六十周年纪念宣言》。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史量才认清民族危机与救亡运动的爱国热情,开始在《申报》上刊登抗日救国主张,抨击蒋介石独裁路线,以《自由谈》最为突出.这种变化意味着《申报》脱离的控制,1934年史量才遭特务枪击身亡。
近代著名的报人和报刊活动家,曾参加《六合丛谈》编辑工作,1862年流往香港主编《近事编录》.1870年在对西方社会进行考察后回国与友人集资筹建中华印务总局,创办《循环日报》,主持笔政十年并发表大量评论,成为我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,他的政论文体称为“报章文体”,对维新派影响较大.同时王韬提出了一系列办报理论,代表了维新变法报刊理论最高成就,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基石。
1896年在上海由黄遵宪、汪康年、梁启超等人创办,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,也是当时发行量最高、影响最大的国人报刊。内容包括论说、谕旨、京外近事、域外报评等,宗旨是宣传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,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份宣传维新变法的报刊。梁启超在《时务报》上发表的《变法通议》,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维新派变法主张.1898年因为改名而终止
1902年在天津由满族人英华,早期有一定的宗教色彩,后来鼓吹变法维新,主张君主立宪制,重视言论。曾一度亲法、亲日.1926年由吴鼎昌、胡政之、张季鸾接办,成为中国现代史上影响较大一家日报并创办至今.
近代报刊政论家。1911年担任《民立报》编辑,1912年出任孙中山秘书,起草《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》。袁世凯死后出任《中华新报》总编辑。1926年,与吴鼎昌、胡政之接办《大公报》,提出“不党、不私、不卖、不盲的“四不方针”鸿博体育,在办报实践中坚持不偏不倚,客观公正的主张鸿博体育。张季鸾的新闻通讯注意时效性、预见性,注重逻辑性,走向通俗性,标榜公正性鸿博体育。是当时中国主流知识分子的代表,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力.
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办的时事性政论月刊,是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.在《民报》的创刊号上,孙中山第一次将革命主张概括为“。《民报》的办报宗旨就是宣传“”的政治纲领。1906年开始于保皇派报纸《新民丛报》展开激烈论战,扩大了革命派的影响,1908年被迫休刊,1909年短暂复刊,1910年停刊。
新闻史上出现过两份《万国公报》。第一份是由外国传教士林乐知创办的,在外国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报刊中历史最长、发行最广、影响最大的报纸。前身是《中国教会新报》,1874年改名为《万国公报》,改名后内容以时事政治为主,1907年林乐知逝世而停刊。第二份是维新派于1895年创办,内容以讲论洋务为主,由康有为筹资,梁启超等人担任编辑,后强学会成立后改名为《中外纪闻》,1896年被迫停刊.
是上海第二份商业报纸.1872年由英国商人美查等人创办,编辑权交由蒋芷湘、钱昕伯等人,是外国人创办报纸中第一家一直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报刊.《申报》将新闻报道放在首位,最早使用电报、发布号外以保证时效性。内容上,大量报道社会新闻,注重言论工作,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.1876年开始使用新闻图片.业务上鸿博体育,出版其他期刊、书籍。“九一八事变后,《申报》开始宣传抗日救国主张,抨击蒋介石独裁路线,为上海私营报纸树立一面爱国旗帜,也为《申报》强化自身形象走向报业巅峰时代奠定基础.1949年停刊.《申报》的发展标志着我国中文商业性报纸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。
指出现在报刊上、异于桐城派古文的一种通俗浅近的问题。这种文体率先在王韬《循环日报》上被使用。由于中国社会面临大变革,旧文体无法表达维新派要求变革激情与西方的新思想、新知识,报章文体应运而生。特点是:半文半白、平易畅达、灵活自由、不拘一格、感情充沛、浅显流畅、内容词汇新颖生动、夹有口语和外来语.这种文体由梁启超在《时务报》和《新民丛报》运用的最好,又称为新民文体鸿博体育、时务文体。
即由张季鸾提出刊登在新记《大公报》办报方针,内容是“不党、不卖、不私、不盲”,是中国民族ห้องสมุดไป่ตู้产阶级新闻自由的思想体现。不党指原则上等视各党。不私指报纸为公共喉舌,并无私图.不卖即不以言论作为交易,不受一切带有政治性质的金钱补助,不接受政治方面的入股投资。不盲指“不随声附和,不抨诋激烈,不昧于事实”。四不方针体现出新闻专业主义追求,表现出一种公正客观的取向。
1874年在香港由王韬创办并主笔,宗旨是“强中以攘外,诹远以师长,变法以自强”,成为近代第一份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,公开鼓吹变法的报纸。在业务上,首创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.王韬为《循环日报》撰写的政论立场鲜明,短小精悍、深入浅出,通俗易懂,富有感情,对当时文坛与后期维新派报人有很大影响。1884年王韬不再担任《循环日报》主笔,《循环日报》思想渐趋保守,1959年停刊。
中国近代思想家,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,清末影响最大的资产阶级报刊宣传家之一。1895年主编《万国公报》与《中外纪闻》,停刊后又主持《时务报》,大力宣传变法.将《时务报》创办成维新派最重要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.戊戌政变后在日本创办《清议报》、《新民丛报》,大力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,被誉为“言论界之骄子”。辛亥革命后,回国主编《大中华》、《庸言》等杂志,晚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。
1898年在日本横滨由梁启超创办的旬刊,是戊戌政变后保皇派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报刊.内容上,一方面要求“尊皇攘后”,归政光绪,另一方面继续宣传维新,倡导民权,更明确提出君主立宪主张。其中,“国闻短评栏是中文报刊最早的时事短评专栏。1901年因失火停刊。
1902年在日本横滨由梁启超创办的半月刊,效仿西方大型综合性杂志,是改良派在海外最著名的刊物。1903年之前用大量篇幅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法律等等各方面学说,包括马克思主义学说,总的倾向是鼓吹保皇立宪。1094年起思想倾向转变,反对共和,诋毁革命的内容增加。1907年停刊.